低音周报第010期:2024年4月13日(文字版)

周报010

收听音频版本,请访问这个页面

欢迎来到“低音周报”,“低音”带你回顾一周世界大事。

今天是2024年4月13日,我是本期的主播 didi。

一、邯郸初中生遇害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犯罪嫌疑核准追诉

本周周报一开始,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案子的后续。4月8日,河北检察院宣布对邯郸初中生遇害案中的三名未成年嫌犯核准追诉。

这起案子发生在3月10日,邯郸市一名初一学生被杀害,尸体被埋在废弃的蔬菜大棚里。犯罪嫌疑人是受害者的三名同学。三人作案时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但检察机关认为,三人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二、耶伦访华,敦促中国解决产能过剩

本周中国新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政治人物到访北京。一位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另一位则是台湾前总统马英九。

4月9日,耶伦结束了她的中国之行。虽然中国媒体大力报道耶伦访华行程的花边新闻,把她塑造成“吃货”,甚至把耶伦之行称为“美食之旅”,以此展示中美关系正在改善,但外界普遍认为,耶伦此次访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耶伦此次访华有个经济上的大背景,低音在这里为您稍作解释。

在前几期的周报中,我们一直在说,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困境中。房地产和高昂的债务,疲软的内需消费,都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但若刺破房地产泡沫,中国可能就要面临类似日本长达几十年的衰退;若不主动刺破泡沫,而是维持,甚至为此不断加杠杆,那么债务泡沫只会越滚越大,终有一天还是会破灭。面对经济难题,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大部分是在刺激供给侧,尤其是创新科技和新能源领域。

在这些绿色能源领域,中国彰显了其巨量的生产力。且由于内部需求疲软,中国开始对外寻求市场,把廉价产品销售至世界各地,这对欧美本土的绿色能源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据路透社一篇报道称,至少在太阳能领域,中国制造的产品可供世界用到2032年。目前,欧美国家都考虑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提高关税壁垒。

耶伦带来的信息,无疑是中国不想听到的。她敦促中国采取措施,改善内需,而非一味投入在制造业上,仅依靠世界市场来消化中国巨大的产能。耶伦说:“中国今天的经济体量太大了,中国主体采取的行动可以改变国际价格,可能让美国和其他国家公司的生存成为问题。”

但对制造业加大投资,一直是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北京不想放弃这条已经被多次证明成功有效的路径。在耶伦访华行程结束时,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举行媒体会,对此作出回应。他说,“产能过剩”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常态。而且当前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另外,他批评欧美国家是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北京把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产能巨大归因于技术创新和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并指责西方国家也对自己的新能源产业进行了补贴。

三、惠誉调整中国评级:展望调至负面,主权信用评级不变

在耶伦离开中国的第二天,本周三,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报告,把对中国主权评级的展望调至负面,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不变。

惠誉解释称,将展望调整至负面,反映了中国公共财政前景的风险攀升。近年来不断升高的政府债务和公共赤字侵蚀了财政储备缓冲。中国经济前景可能需要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保持主权信用评级是因为庞大而多元化的经济、相较同类评级国家依然稳健的GDP增长前景、在全球货物贸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强劲的外部融资以及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等。

中国财政部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对此评级结果“很遗憾”,并表示该结果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推动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面作用。”

四、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马英九

另一位政治人物马英九,他到访北京比耶伦之行的政治意义大得多。4月10日,他和习近平在北京会面。这是自2015年新加坡会面后,两人的第二次见面。而这也是首次中国大陆领导人在大陆接见台湾前总统。

但两人的会面自然不会提起“前总统”,或“中国国家主席”,在中国官方报道中,习近平的头衔是“中共中央总书记”,马英九则没有任何政治头衔。马英九以“总书记”、“习先生”称呼习近平;习近平则称呼马英九为“马先生”。

两人的致辞和对谈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与耶伦之行相比,马英九大陆之旅的政治意涵更浓。

在一月的台湾大选中,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赢得选举。国民党自2016年败选后,已经连续第三次在总统选举中落败。而中国大陆对民进党是不信任的,两岸关系在不断恶化。去年美国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再到今年金门渔船翻覆,都在挑动两岸敏感神经,引起外界对海峡局势恶化的担忧。

《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分析二次马习会称,“习近平对马英九表现出的善意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意在为与台湾下一任领导人、候任总统赖清德的接触设定条件。”中国大陆一直将赖清德视为“台独”的危险分子,并认定他当选后,一定会推动台湾独立的进程。

赖清德在竞选期间,多次表示愿意和北京对话,和对岸保持现状。而此次习近平会见马英九,就是给出了北京选择对话者的标准。《纽约时报》写道:“北京已经表明将向马英九这样更友好的台湾政治人物示好,马英九认可了北京所要求的关系框架:双方都承认自己同属一个中国,即使他们在其具体含义上存在分歧。”

这次会见的举办,恰好与美日峰会是同一天。在峰会上,拜登和岸田文雄都谈到了台湾问题。他们表示,对台湾的基本立场保持不变,维持台海和平稳定对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五、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

就在耶伦访华之行的最后一天,习近平在北京接见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这次会晤可能是为了普京访华做准备,并希望能深化中俄关系,抵抗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压力。

在与中国外长王毅对谈时,拉夫罗夫指责美国及其盟友的“反华和反俄”,他说:“美国和其他‘西方集体’国家正在广泛采用独裁、霸权、新殖民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做法,这是行不通的。”

王毅对此作出了回应,但他很谨慎,没有提到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名字,只是说,俄罗斯和中国“反对一切霸权和霸凌行为”,“反对冷战思维”。

在拉夫罗夫抵达北京前一天,当时还在中国的耶伦警告中国,不要帮助俄罗斯。她说:“拜登总统和我决心竭尽全力阻止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并帮助其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物资流。我们继续关注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任何公司在俄罗斯军事采购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强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公司不得为俄罗斯的战争提供物质支持,否则将面临重大后果。我还强调,任何为向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输送军事或军民两用产品的重大交易提供便利的银行都将面临美国制裁的风险。”

六、加沙最新进展:加沙北部已有大饥荒,以色列炸死哈马斯领导人儿子

让我们继续把目光放在加沙。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萨曼莎·鲍尔公开表示,因为以色列对加沙长达六个月的封锁,加沙北部已经开始暴发饥荒。她称,在去年十月前,该地区70%的食物来源是依赖人道主义救援,但很少发生营养不良的状况,但战争改变了这个状况。

她说:“十月七号之前,加沙北部的营养不良率几乎是零,但现在,每三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是(营养不良)。”

加沙的战争还在继续。在周三的空袭行动中,以色列炸死了哈马斯最高领导人的三个儿子。周四,以色列宣布会发动更多的精准打击行动,目标是哈马斯的高级成员。而在同一天,美国五角大楼官员出访以色列,以应对伊朗可能的对以色列的攻击。

七、欧洲出台新法规应对移民潮

近日,欧盟27个成员国经过8年的谈判,终于达成一致,即将出台新的移民法规。这些法规旨在减少新增移民人数,加快庇护申请,并且将难民申请转移到欧盟外部边境。

根据新法规,欧盟边境会实施更严格、更快捷的管制,对避难申请者做初步筛查,并要建立合作机制,缓解一些国家的移民压力。支持者认为,遣返难民的程序将变得更加快捷简便,在长远来看,能够遏制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一旦申请被拒,申请人将会被遣返,不能留在欧洲,那么来欧洲申请庇护就会逐渐失去吸引力。

欧洲议会议长罗伯塔·梅措拉曾是新法规的推动者,她在自己的推特上写道:“创造了历史。”她是一位强硬的保守派。

德国内政部长南希·费瑟在一份声明中,把新法规描述为“巨大且极其重要的胜利”。声明中称,“我们会继续保护那些逃离可怕的战争,恐怖,酷刑和谋杀的人。但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肩膀担起这份对难民的责任。”

反对者认为,这会把那些需要保护的人拒之门外,可能将来会造成更多的地中海溺亡悲剧。瑞典议员马琳·比约克批评这项法规没有回应“任何一个它打算解决的问题”。

媒体认为,欧洲各国主要执政党选择在此时通过这项法规,是为了六月的选举作打算。移民问题一直是极右翼用来吸引选票的牌,而这项法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应选民对移民问题的担忧。

八、韩国国会选举:总统尹锡悦党派大败

本周三,韩国举行了国会选举,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获得胜利,拿下国会300个席位中的175个席位。而总统尹锡悦所在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赢得100多个席位,虽然避免了反对党联盟取得绝对多数的局面,但这个选举结果也是对其巨大的打击。

《纽约时报》报道称,韩国社会面临着低出生率和贫富差距加大的危机,这让韩国的政治变得分裂和极端。报道引述西江大学政治学教授赵永浩的文章称,“长期以来,复仇和怨恨一直主导着韩国的政治,令韩国变成了一个充满报复的‘角斗士竞技场’。当选的总统任期为五年,通常会对前任或国内竞争对手进行刑事调查,从而形成政治报复的恶性循环。”

这次选举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对尹锡悦民望的一次检验。由于国民力量党不能恢复国会多数席位,可能会导致尹锡悦在2027年之前的剩余任期内成为“跛脚鸭”。国民力量党领导人韩东勋因为这次败选而引咎辞职,韩国国务总理也向尹锡悦表明请辞

九、 橄榄球星, 辛普森杀妻案的主角O.J.辛普森去世

曾经轰动全美的辛普森杀妻案的主角,橄榄球星O.J.辛普森,4月10日因癌症在拉斯维加斯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辛普森曾是美国橄榄球职业比赛史上最佳跑卫,1985年入选美国橄榄球名人堂。1995年,他因涉嫌谋杀前妻和餐厅侍应,被提起一级谋杀指控,但因警方重大失误,导致证据失效,最后无罪开释。辛普森杀妻案也成为美国历史最著名的疑罪从无的案子。

2006年,辛普森曾出售了一本书的书稿,名为《假如我做了》,描述在一种虚构情况下,他会如何作案。但公众强烈反对让此书出版的计划终结。

以上就是本周要介绍给大家的重要新闻。相关新闻链接,请查看低音网站(www.diyin.org),或者查看本期播客的文字介绍。

谢谢大家的收听和支持,我们下周再见。


“低音”是一家非盈利的独立媒体,我们希望发出时代的低音,为那些被忽视的社会人群和议题发声,用不一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www.diyin.org ,或者在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等平台关注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