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周报第046期:2024年12月22日
欢迎来到“低音周报”,“低音”带你回顾一周世界大事。
以下是12月15日至12月21日的重要新闻,推荐给你。
节目精彩时刻
- 00:00:20 伊斯兰学者马玉巍被捕,引云南穆斯林抗议
- 00:02:29 德国一圣诞市集发生汽车袭击,造成至少5死、200余伤
- 00:03:32 德国总理信任投票失利,2月提前大选
- 00:05:21 俄罗斯三防司令遭炸弹袭击身亡
- 00:06:58 11月中国非税收入大涨,国务院称罚没收入异常增长
- 00:09:05 习近平访澳,全城“戒严”
- 00:10:20 下周再见
一、伊斯兰学者马玉巍被捕,引云南穆斯林抗议
周一,云南玉溪伊斯兰学者马玉巍遭到警方逮捕,引发当地穆斯林持续抗议。
据报道称,警察以涉嫌非法宗教活动为由将其逮捕,马玉巍的妻子、父母也在随后被捕,警方曾尝试抓捕马玉巍的弟弟,但在抗议民众的制止下失败。
周二,当地数百名穆斯林聚集市政府前祷告抗议,要求放人。政府出动大批军警车辆进入抗议区域,并设置通讯干扰车,在玉溪主要街道设置关卡,对回族穆斯林进行盘查。有将马玉巍被捕影片发到中国大陆社群媒体的人士,遭到警方约谈和警告。
马玉巍是玉溪大营清真寺的宣教师,多年来在社区内讲述古兰经。分析认为,此次抓捕行动与中国政府对穆斯林的管控从新疆扩散至内地穆斯林社区有关。去年5月,当局尝试拆迁云南省玉溪一座清真寺的穹顶,当地穆斯林因不满此类宗教场所“中国化”行动,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
今年5月,玉溪在一场与“非法宗教内容告诫”有关的会议上,将马玉巍及其父亲定性为“假冒宗教教职人员”,同时勒令大营清真寺停止持续二十余年的《古兰经》讲解活动。
上月末,甘肃省纪委监委公布,对兰州交通大学回族副校长李宗义立案调查,理由之一即“长期信仰宗教”。
本周也是维吾尔学者伊力哈木获颁“萨哈罗夫思想自由奖”五周年,低音推出“拒绝遗忘”人物故事,勾勒这位“维吾尔人的良心”的人生轨迹,欢迎查看本期播客简介,收听这一集播客节目。
二、德国一圣诞市集发生汽车袭击,造成至少5死、200余伤
周五,德国马格德堡发生一起汽车袭击事件,事发地点为一个圣诞市集。嫌犯在当日晚间,以极高车速撞向圣诞市场上的人群,目前已至少造成5人死亡、200余人受伤。
据报道,嫌犯为一名沙特阿拉伯裔医生,2006年起定居德国。他自称已放弃伊斯兰信仰,于2016年以受政治迫害者身份申请庇护,在社交媒体上长期批评伊斯兰教和沙特阿拉伯政权。
分析认为,事件可能与其对德国移民政策不满有关。他曾在事发前的一则访谈中提到,德国在打击伊斯兰主义等方面做得不够,并担心德国会被伊斯兰化。他同时是德国极右翼政党另类选择党的支持者,该党持反移民及反伊斯兰教立场。
三、德国总理信任投票失利,2月提前大选
周一,德国议会对总理朔尔茨进行信任投票,国会733名议员当中,仅投出207张信任票,另有394张不信任票,116张弃权票,朔尔茨距离获胜所需的367票相差甚远,未通过此次信任投票。
德国总统随后表态,将在12月27日决定是否解散议会。按照此前几名主要政党领导人的共识,议会预计会在2月提前大选。
此次信任投票源于执政联盟的破裂。上月初,执政联盟在讨论2025年预算案时,对是否解除债务限额产生分歧,社民党与绿党支持解除债务限额以应付政府开支,但自民党认为拒绝债务刹车涉嫌违宪。朔尔茨随后开除财政部长林德纳,而林德纳同时也是自民党党魁。
议会几个主要政党随后达成共识,计划于明年2月23日举行大选。根据德国宪法规定,议会无法自行解散,只能在总理信任投票不通过后,再由总统宣布解散议会重新大选。朔尔茨在十一月明确表态,会在12月发起信任投票。根据程序,在大选前,朔尔茨将继续履行看守总理的职责。
本周,各党派陆续发布白皮书政策,激烈展开竞选活动。据最新民调显示,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支持率仅为16%,远低于前总理默克尔所属的基民盟。
四、俄罗斯三防司令遭炸弹袭击身亡
周二,俄罗斯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兵司令基里洛夫在莫斯科遭炸弹袭击身亡。
乌克兰方面承认对此次袭击负责,并称“基里洛夫是一名战犯,也是一个完全合法的目标,因为他下令对乌克兰军队使用违禁化学武器”。
基里洛夫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在莫斯科遇害的最高级别俄罗斯军事官员。他曾在今年10月遭到英国制裁,原因是在战场上使用防暴剂,这是一种催泪化学制剂,俄罗斯也被多次指控使用化学武器氯化苦,它曾在一战中被广泛使用。
乌克兰方面指出,俄罗斯军队已使用"化学弹药"超过4800起,有2000多名士兵中毒,必须住院治疗。俄罗斯一直否认这些指控,并称其已于2017年销毁了大量化学武器库存中剩余的部分。
俄罗斯随后抓捕了一名29岁的乌兹别克斯坦男子,指他涉嫌受雇于乌克兰情报部门犯案,该男子被控恐怖主义罪。调查通报称,该男子供述,他得到的承诺报酬是10万美元,并有机会“在欧洲国家”定居。
乌克兰已多次实行刺杀行动,此前类似事件中,被刺杀对象包括著名学者杜金的女儿、导弹科学家及亲俄前乌克兰议员。
五、11月中国非税收入大涨,国务院称罚没收入异常增长
周一,中国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1至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99万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7%。
而从11月来看,非税收入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40.4%。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一次专题学习上表示,要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财政部在10月份时曾作出解释,称前三季度非税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
但罚没收入增长的作用也毋庸置疑。以甘肃省财政数据为例,除增速高达53.1%、60.9%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之外,其10月的罚没收入同比增速也达到21.4%。
近期,执法部门异地执法的“远洋捕捞”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去年,北京一家企业十几名员工,遭到内蒙古公安跨省拘留,资产亦被冻结,其负责人今年4月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身亡,警方通报称死因是“自缢”。本月,内蒙古警方以“没有犯罪事实”作出撤案决定。
本周,亦有报道指出,数十名耽美小说作者遭到安徽警方跨省抓捕,其中部分作者取保候审后在社交媒体上筹款以缴纳高额罚款,有无法缴纳罚款的作者遭重判5年。
六、习近平访澳,全城“戒严”
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5周年,习近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澳行程。
习近平抵达之前,澳门执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安保措施:本周开始在各个口岸实施严格的安保措施;14至22日,澳门境内禁飞无人机;18日,澳门莲花轻轨站贴出通告,显示部分站点在18至20日期间停运;多个公用显示屏暂停显示;无人自动售卖机也被停用等。这一系列举措影响了澳门民众的日常生活,有市民抱怨说,全城“禁屏”,不如戒严。
有前澳门社运人士表示,他们被要求不得在庆祝活动前夕公开表达批评。有媒体人表示,这些举措都显示澳门的人权和自由在不断倒退。
澳门一家网媒亦因报道安保措施对澳门市民的影响,而在压力下撤稿并发表“致歉信”,指基于“不得已”原因,必须把一篇报道下架。“致歉信”附上了被打马赛克的报道截图。
您也可以在这些平台订阅“低音播客”。